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
系统概述

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,主要包括城市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热力、桥梁等,它们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、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。
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,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对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等进行实时监测,感知城市运行状况,分析生命线风险及耦合关系,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风险识别、透彻感知、分析研判、辅助决策,预警燃气爆炸、城市内涝、桥梁倒塌、路面塌陷、供水供热爆管等重大安全事故,构建城市生命线安全“防火墙”,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“预警机”,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。
建设背景

2024年两会,提出
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,通过数字化手段,对城市的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供热、桥梁、管廊等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,及早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2024年3月,住建部印发《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》,提出
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,推动地下管网、桥梁隧道、窨井盖等完善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加装和更新,并配套搭建监测物联网,实现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,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生命线工程深度融合。
2024年10月,住建部发布《“数字住建”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,指出
对城市的道路、桥梁、供水、排水、供电、供气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监测和管理。建立基础设施运行监测平台,实时掌握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和维护需求,提高基础设施
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,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。
系统架构

系统功能

全方位监测城市生命线安全各运行指标,实现信息化
- 供水管网:监测水压、流量、水质等关键指标,及时发现漏损、爆管等异常情况,保障居民用水安全
- 排水管网:监测水位、流量、水质等信息,预警内涝、溢流等风险,助力城市防汛排涝
- 燃气管网:监测甲烷浓度数据,精准定位泄漏点,防范燃气泄露事故
- 供热管网:监测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等参数,及时发现管网泄漏、堵塞等问题,保障供热稳定
- 城区易涝点/城市河道:监测水位、雨量——把握整个城区/河道水情变化,及时进行排水调度
- 桥梁/隧道:监测结构变形、应力、交通荷载等指标,评估设施健康状况,预警潜在风险,保障交通安全
智能多级预警,及时发现异常,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
- 多源数据融合:整合前沿技术,实现多维度数据分析和融合,根据实时监测数据、历年事故数据等,综合研判,提前预警
- 分级预警机制:根据风险等级,建立分级预警机制,及时推送预警信息,为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
- 灵活配置预警值:管理者可根据监测预警目标,动态修改和配置监测设备中各种测量的预警值和报警值
多角度统计分析,提升管理效率
- 自动统计日度、月度、年度、均值等多种形式的数据,按需生成曲线和报表
- 生成压力、液位、流量等各类专题图,展示各种测量变化趋势,实现管网分析、淤堵分析、内涝分析,为管网改造、淤堵处理、应急防汛提供决策依据
硬件支撑

|
|
||||||||||||||||||
|
|
||||||||||||||||||
|
|
|
|||||||||
|
|||||||||
|
|||||||||
|
|||||||||
|
|||||||||
|
软件平台

一张图综合展示 |
实时动态监控 |
|
将城市生命线运行状态、风险隐患、预警信息等集中展示,实现“一图统览” |
实时监控重点区域、设施,动态掌握运行状态,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|
|
辅助决策分析 |
应急预案管理 |
|
提供数据分析、风险评估、趋势分析等功能,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|
根据预设的预警/报警规则,自动发布风险信息,多渠道通知相关人员。建立应急预案库,快速响应和处置 |